说到炸鸡与汉堡,很多人想到很多洋品牌,甚至是韩国影视作品。但是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洋快餐品牌。
在过去的三年里,稀疏的人流、成本的居高不下,让无数餐饮行业折戟沙场,惨淡收场。
‘然而,就在这惨淡光景中,一家中国洋快餐品牌门店数量在2022年10月,达到20000多家,是肯德基的两倍,是麦当劳的四倍。这家创造了餐饮经营奇迹的品牌就是,华莱士。
本土出身打造的成本为王思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洋快餐刚登陆中国,就掀起了一场全新的餐饮旋风。在这股旋风带动下,一些本土餐饮品牌也参与到了洋快餐的竞争行列这。
“洋快餐是新兴产物,有市场需求,也有市场空白,这里面潜力无限。”温州人华怀庆在里面嗅到了商机。在此之前,血液里的商业天赋已让他毅然辞掉了安稳的工作,开始了商场征伐。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领域。
2001年1月8日,福州师范大学的福州师大餐厅里,第一家华莱士正式创立。
刚开始,华莱士从菜单、价格,再到店里儿童乐园的设置,如数照搬的国外品牌。这时的华莱士还不懂得,品牌商业价值的作用和意义是何物。很快,惨淡的销售业绩告诉他们,顾客认的是品牌的名字。
在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刻,华怀庆与哥哥华怀余做了重要决定:“既然消费者不认我们的品牌,那就拿出我们最大的优势——价格!”洋快餐之所以是快餐,就是因为他们发家的原始模样无非就是为过路司机、旅客提供便宜快捷的餐饮。在这个思路下,华莱士推出了经典的“123套餐”——可乐1元、鸡腿2元、汉堡3元。这个价格直接打垮了洋快餐的品牌优势,让本来高不可及的洋快餐一下子就成了乡里乡亲也能接受的新鲜玩意,每天成倍翻涨的销售额就是顾客对华莱士最好的赞同和认可。
在这场生死翻身仗后,华怀庆坚定了“平价汉堡”的思路。只要是能控制成本,座椅、店面、菜单等等都是可以调整。
平民餐饮的胜利
据统计,76%的华莱士门店租金都相对同行业的便宜,因为选址都在社区、老路段、旧城区等,这些地方既有人流量,也因为不是崭新的高档商场,租金都比较便宜。除此以外,华莱士门店除了后厨、收银台、顾客就餐桌椅外,没有任何多余空间,目的只有一个:店面只用来生产食品,或者顾客就餐,其他服务概不提供。
在这种简单到近乎原始的企业成本理念下,华莱士的产品不仅能保持与洋品牌的同步更新,价格还能便宜30%,部分产品甚至能便宜一半。再加上价格极度优惠的疯狂促销 ,华莱士迅速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悄然布局——从终端到源头
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加上全员出资、全员分红的特殊门店资金结构,使得华莱士经受住了大量市场考验,顺利完成了突破万店的关键节点。
在飞速扩张的同时,华莱士的高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脉所在——永远保持着市场竞争力的源材料。
以面包为例,华莱士旗下拥有十几家面包生产企业,这些面包厂除了供应华莱士的需求外,也向其他快餐企业供应产品,每家面包厂的年利润可达数百万元。另外,每年光是向线下门店出售白条鸡、鸡翅等冷冻食品,就能带来超过三十多亿元的收入。
从源头上的整体产业整合,使得华莱士正从终端销售平台向餐饮原材料源头延展,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未来华莱士的竞争者可能也要用上华莱士的原料。
从本土模仿者到全产业链整合,华莱士的发展,特别是逆境中的冷静分析,抓住产业矛盾,扬长避短,打出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新路子。我们常说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华莱士用自己的经营之道,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